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空气开关_开关电源_隔离开关_接近开关-晶生电子
地址:
电话:
传真:
手机:
邮箱:
QQ:

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

作者:admin 日期:2023-07-17 10:09 浏览:标签: 为何 战役 历史上 打的 一场 最难

  解放战争中最难打的一场战役——豫东战役。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少有的以弱胜强还实现速胜的战争,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以120万兵力战胜了430万军队,总歼敌数量达到了800万之巨,这一切,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家都很难相信。

  1947年,华东野战军高开低走,先是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歼敌数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开始从专打敌人杂牌军,变成了专打王牌军。可是,从7月开始,华野屡战屡败,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内线的南麻临朐战役让华野主力伤亡惨重,外线的王牌叶飞纵队和陶勇纵队也被当成西瓜和面包,非战斗减员严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阳整训大大提高了华野西兵团的战斗力。中央决定,以华野西兵团为主力,成立东南野战军,预计在八九月渡过长江,到江南皖南发展,直插敌人心脏。

  可是,华野副司令兼西兵团司令粟裕认为,不应该去江南,抛弃重武器,等于自废武功。粟裕为了说服中央,甚至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在1948年年内,歼灭华东地区最令老蒋引以为傲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

  以粟裕兵团的本钱,和重兵集团争夺中原,谈何容易!!!

  粟裕手里的军队,只有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部队各一部共20万人。而军有12个整编师、3个快速纵队,以及特种兵部队、保安部队共25万人。至于装备上的差距和空军支援,这场战役,好像一点胜算都没有。

  为了完成中央的歼敌任务,华野西兵团渡过黄河,对敌亮剑!

  仅仅六天时间,的河南省会开封被华野攻陷,整编第66师师部所属第13旅、整编第68师所属1个团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个保安团共3万余人。攻陷开封,意味着陷入了重围,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刘汝明兵团,东面是邱清泉兵团,西面是胡琏兵团。

  和在锦州战役类似的情况是,预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粟裕的情况不一样,他来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达开封附近的两个兵团是区寿年兵团和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是粤军背景的军队,区寿年还当过粤军十九路军的师长。邱清泉兵团是中央军,历来瞧不起区寿年。

  此时,一向骁勇善战的邱清泉,当了猪队友。

  原来,邱清泉一举收复开封,庆贺开封大捷(其实是华野主动撤出,保持机动性)。随后追击“溃逃”的华野,当邱清泉听到前面就是“商丘”时,开始怕了,不敢动了。直接把友军区寿年兵团丢给了华野。

  不吃白不吃!

  区寿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区寿年被合围。三天时间,区寿年兵团新编第21旅及整编第75师第6旅被歼灭,总攻开始。仅有两个整编师的区寿年,被歼灭了两个整编旅还不知道疼,居然敢发动反冲锋!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华野不知道的是,区寿年两个整编师,对解放军来说是肥肉,对于其他三个主力兵团来说,也是肥肉。当时国防部风声是,区寿年手下两个整编师72师,75师准备分给其他兵团,组成四个整编师,兵力超过10万的大兵团。

  盯上区寿年兵团的有三个人,分别是陈诚、杜聿明和顾祝同。陈诚想让区寿年兵团并入胡琏兵团(含整编第11师、整编第3师),杜聿明则是替邱清泉兵团(含整编第5师、整编第70师、整编第83师)要,顾祝同则是向给黄百韬兵团(目前只有整编25师,其实是个假装成兵团的整编师)。

  就是说,粟裕想要灭了区寿年,必须抵挡住胡琏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百韬兵团三头恶狼。这一场恶仗,简直就是以一敌四!

  不仅如此,中原战区还有孙元良兵团、张轸集团正在奔赴战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有两个整编师的区寿年,被歼灭了两个整编旅还不知道疼,居然敢发动反冲锋!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7月2日凌晨,区寿年兵团部和整编75师被全歼,区寿年本人也被俘虏。饭桌上还有三个客人,到底怎么办?

  胡琏兵团,那是中野的老对头了,中野要拖出胡琏,不惜一切代价!

  黄百韬兵团,就你最弱,你来当主食!黄百韬从胶东千里赶来,还不知道区寿年被全歼,直接一头扎进了华野的包围圈。

  邱清泉兵团,区寿年你救不了,黄百韬你照样救不了!

  被俘虏的区寿年对华野副司令粟裕说,“你胃口太大,违反了兵家之道,接下来要失败。”

  黄百韬兵团其实还不如区寿年兵团,区寿年好歹有两个整编师四万多兵力,可是黄百韬只有整编25师加上第三快速纵队和第二交警总队,总兵力只有3万多人,要消灭这3万人,华野还是老规矩,四打一!集中12万兵力组成新突击集团!刚刚消灭黄百韬兵团的一四六纵队再加上两广纵队来不及休整就投入围歼黄百韬之战,为了尽快歼灭黄百韬,华野甚至把阻击邱清泉的部队都调过来了。

  结果可想而知,又是一场南麻临朐战役,黄百韬绝地反击。黄伯韬下军令焚烧所有文件,枪杀所有解放军俘虏。他对手下将领说:“从现在开始,你们不要指望我黄伯韬。共军由何处突破,你们就在那里抵抗到死。”

  一夜激战,黄百韬在解放军发起总攻前冲破包围圈,与区寿年的整编72师残部汇合。

  就这样,本来是一场大型歼灭战,最后打成了一个虎头蛇尾的局势,未竟全功。军队被歼灭超过八万,而解放军也承担了相当多的伤亡。

  很多人说,豫东战役是淮海战役的实战演习。实际上,豫东战役比淮海战役难得多。豫东战役中的主要作战部队是相同的,都是胡琏、邱清泉、黄百韬几个国军名将,但是那时候,他们还比较团结,至少营救区寿年兵团对他们好处大,他们自然更卖力一些。

  豫东战役的大赢家是黄百韬,因为营救72师成功,他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不仅有青天白日勋章,与72师背景相似的63军64军成了黄百韬的人,到淮海战役时,更是加入了44军和100军两支部队,总兵力达到了5各军14万人,直接扩张了接近五倍。这样快速的扩张,让自命不凡的邱清泉十分气愤。可是问题是,区寿年被围,40公里外的邱清泉突不进去,数百公里外的黄百韬却搭了进去,邱清泉眼里的不公平,其实是最公平的。

  更为致命的是,这一场战役,粟裕手里的本钱只有两个兵团,用起兵来捉襟见肘。豫东战役期间,兖州战役和苏北战役基本恢复了山东和苏北的根据地,豫东战役后济南战役更是直接彻底解决了山东的国军。到淮海战役,中原的陈士矩兵团、叶飞兵团,山东的兵团、苏北的兵团全部到位,尤其是兵团,十几万兵力,即便是和国军一对一厮杀都不落下风。

  也许豫东战役是让华野西兵团伤亡很大,可是这一战,也确实让中原战场的胡琏、黄百韬和邱清泉等人吓破了胆。到淮海战役时,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了。

  这个问题不禁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类文明数千年时间,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虽说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里面,但毕竟承载了太多的流血牺牲,所以静夜史认为战争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而在静夜史看来,历史上打得最艰难的战争要数抗美援朝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打得最艰难的,要数第一次战役。

  关于这场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中华儿女并不陌生,这是新生的共和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与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进行的惨烈较量。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阵亡超过19万,伤亡总人数超过38万人的巨大代价。

  在这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之所以说第一次战役最为艰难,静夜史认为除了万事开头难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出尔反尔,使得我国几乎以血肉之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铁洪流。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朝鲜半岛作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后也成为美苏两国争夺的焦点。

  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南朝鲜和北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在1948年分别建立了朝鲜和韩国。

  但朝鲜明显比韩国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访问苏联,自以为得到了苏联的默许后,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了朝鲜战争,企图一举统一朝鲜半岛。

  但朝鲜的行为很快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干涉,美国操纵联合国于1950年7月7日成立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担任总司令,开始大举干涉朝鲜内政。

  随着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战的成功,朝鲜战局迅速被逆转,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乘胜追击。

  面对联合国军咄咄逼人的态势,共和国在1950年9月30日,强烈警告美国不许越过三八线,否则不会坐视不理。但麦克阿瑟对此置若罔闻,1950年10月1日,联合国军大举越过三八线,疯狂向北推进,目标直指鸭绿江。

  与此同时美国飞机还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轰炸不断侵犯我国主权。而在朝鲜战争刚刚爆发时,美国第七舰队就开入台岛海峡,阻挡我国的统一大业。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国求援,请求我国出兵帮助朝鲜,领袖审时度势后,认为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为了我国的国土安全,尤其是保护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应该出兵,将战场摆向敌国境内,可以最大可能减小我国的损失。

  于是在1950年10月8日,领袖力排众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随即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但当时的我国武器装备实在太过落后,对面的联合国军不仅有17国之众,为首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最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这是我国难以比拟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鲜的决策前,包括中央内部都对是否出兵顾虑重重,林帅坚持认为美军无意侵略我国,否则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便有所行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对美国心存忌惮,毕竟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而且美军大多经过了二战的洗礼,战斗素养非常高,和这样的强大敌人交手,胜了还没什么,而一旦失败,我国可能万劫不复,几十年来的革命成果极有可能付诸东流。

  所以,第一次战役的艰难性可想而知。因为我们不仅要面临自身国力远远不如美国的现实,更要随时承担因失败而造成的一系列恶劣后果,而任何一个不经意的闪失,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所谓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的难度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众议最后做出抉择的领袖才显得如此伟大,这种不畏强敌的精神,大不了晚几年解放的气概以及誓要打出一个真理来的信念,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不过,新生的共和国也并不是孤立无援,此时由于奉行一边倒战略,苏联是所有国家的老大哥,虽然当时的美国有最强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但苏联也不遑多让。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虽然综合国力远不及美国,但仍然是美国及资本主义阵营深深忌惮的存在。

  不过作为苏联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对美国时,却表现得无比气短。因为志愿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尤其是没有制空权,入朝后必然沦为联合国军的靶子,因此别的支援可以再议,但空中掩护是极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鲜的决议后,总理和林帅随即赴苏联面见斯大林,请求苏联支援志愿军武器装备,并提供空中掩护,否则志愿军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时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热情态度,对我国的请求推三阻四,虚与委蛇。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1950年10月8日,联合国军在向北推进的过程中,美军两架F-80C融合射击之星战斗机越过苏联国界,深入苏联境内100多公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干河”事件。在这一事件中,美军的射击导致苏联六架R-63“Kingcobra”飞机遭受严重破坏,一架完全被烧毁。

  消息一出,美军高层大为紧张,虽说此时的美军高歌猛进,但毕竟苏联实力不可小觑,一旦北极熊发怒,甚至参与到朝鲜战争中,美国将会非常尴尬。因此美国准备立即赔偿,杜鲁门亲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国空军指挥官被解雇,飞行员受到纪律处分。

  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斯大林却被吓破了胆,“干河”事件被其认为是美国对苏联出兵的警告甚至是武装入侵苏联的前奏,因此斯大林推翻了先前的所有承诺,并向我国一再表示空军到位需要两个月至两个半月时间,且只能掩护到鸭绿江边。

  这样的表态让我国大为惊讶,但形势越来越危急,领袖于10月13日下午作出即使苏联不提供空中掩护也要入朝参战的决定。这意味着首批入朝的第八兵团共25万人,要在美国飞机大炮的威胁下,以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独立抗击17国联军的疯狂进攻。

  因为苏联的武器援助迟迟未到位,第一次战役时期的志愿军,很多战士们还扛着解放战争时期甚至抗日战争时期的装备,比如歪把子机枪,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对苏联的巨大帮助,因此被我国气魄感动的斯大林终于转变了援华态度。而在1950年10月25日首战温井取得大捷,11月1日中美云山交锋取得巨大胜利后,认识到志愿军强大战斗力的斯大林才终于下定决心对我国进行空中掩护,而且将大量二战时期淘汰的武器装备大量援助我国。

  虽然这些武器装备,比如波波沙都已经相当落后,但对于一穷二白的我国而言依旧发挥了巨大作用,空军的支援更是让我国一夜之间成为空中强国。

  可以说,第一次战役后的中苏关系明显升温,升温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志愿军在入朝参战前面临的困难程度。

  好在大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来不曾畏惧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即便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后勤补给,也依然将联合国军打得满地找牙。

  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溃退到清川江以南。随后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在东西两线对冒进的联合国军展开猛烈反击,全面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格局。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已经雄辩地证明,领袖力排众议做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今天的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和先烈一样驰骋沙场,为国争光,但我们有必要记住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向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前赴后继的英雄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历时六个多月,伤亡4.5万人,其中攻城战役、攻城后巷战我军伤亡3.6万。太原战役是1948年10月5日,华北军区主力部队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下进行的,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最终在1949年4月24日,我军成功攻破了太原城。所以说,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是最难的一场战役。

  一、太原战役的过程

  1948年7月,晋中战役后,太原已成一座孤城。我军采取长期包围、逐步削弱、等待时机一举攻克的作战方针。10月2日,敌军六个师曾南犯抢粮。 5日,被我军包围。15日,在小店被我军消灭两个师又三个团。12月4日,我军夺取城南和东山各要点,紧缩了对太原的包围圈。后为稳住平津敌人,太原前线部队暂缓攻城,从12月上旬开始,转入围城休整。1949年4月,由彭德怀指挥。4月20日,对太原发起总攻。22日,肃清太原外围工事。24日,突破城垣,激战五小时,攻克太原城,歼灭守敌130000余人,活捉王靖国、孙楚等高级将领和日军中将炮兵团长今村、少将炮兵顾问岩田。至此,山西全境获得解放。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三十八年的反动统治。

  二、我军的重视程度

  1、常胜将军元帅挂印。

  1948年10月,我军8万余人集结于太原城下,由常胜将军元帅挂印,向太原城发起了总攻。攻打山西的其他城市都非常顺利,但是太原和其他城市不同,它是山西的文化政治中心,周围修筑了无数堡垒和壕沟,防御体系非常完善,实在是易守难攻。清除太原外围的障碍不容易,晋绥军坚守堡垒不出,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彭德怀发起总攻

  后来,因为过度操劳,身体负担很重,已经不能再担任太原战役的总指挥。当时,中央想让彭德怀直接去太原前线,接替向前同志实施后期作战指挥!彭德怀愣了愣,这消息有些突然。沉思几分钟后,他点点头答应了。但他提了个条件:向前同志仍是战役总指挥,我协助他。

  为了攻下太原,先后用了两个总指挥,而他们后来都是开国元帅,可见对太原的重视程度。

  3、增援兵力。

  攻城前,我军十八、十九、二十兵团增援太原,一共投入了33万兵力,加入之前的8万兵力,一共投入了40万兵力。

  三、阎锡山执掌山西政权38年,被誉为是军阀界的不倒翁

  阎锡山自辛亥革命起任山西都督以来,稳握晋地大权达38年之久。

  1、很难有人能撼动“山西王”。

  不论是樊钟秀悍兵压境,还是蒋介石老谋深算,都未曾撼动阎锡山。甚至他还能以山西一隅之兵,染指晋、绥、察、冀及平津地区。曾以“大号手榴弹”把“建国豫军”的樊钟秀打得缩回河南;在中原大战中给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以重重打击;在抗日战争忻口战役中,晋绥军的8个炮兵团,用山西自造的大炮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2、阎锡山军阀统治的独到之处。

  阎锡山靠着这支军队巩固自己的权力,扩张地盘,参与军阀间的混战,外部形势不利的时候,阎锡山蛰伏山西,休养生息,奉行“三不二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一旦天下有变,随即派兵出晋,谋取最大利益。

  阎锡山具有精明狡猾的统治手腕,以及娴熟的驭人之术。他经营了一套系统的军事工业作为其政权的强大靠山。比如,为了适应山地作战,阎锡山总想造一种能有45度发射角且结构简单、省工省料的山炮。经过试验,于1923年造成一种名“一二式”的步兵炮,最大射程达5000米。阎说,步兵炮的用意是不用驮骡,只用人力挽拽。但后来因山地作战时运动困难,仍不得不用驮骡,于是,后又制成一种架退后膛曲射炮,可以完全不用驮骡,此炮制成于民国14年,故称为“一四式”步兵曲射炮,其用弹与“一二式”相同,都是变装药。这两种炮都能在山地作战中发挥较大的威力。

  3、悉心经营山西。

  阎锡山主政山西38年,山西省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山西地区,在阎锡山的统领下,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太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太原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经营多年的老巢,设防坚固,战略位置重要。阎锡山苦心经营太原城防38年,他说:“地球转动一天,我们的工事就要加强一天!”

  1、得山西而得天下

  古代冷兵器时代,山西地理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时有这样一句话:得山西而得天下。作为山西的中心,自然便是得太原而得天下。山西省有很多关隘,如娘子关、雁门关等这种封闭险要、山环水绕的地形特征,使得历史上占据山西的一方,往往能够据险以守山西险关众多。东南侧太行山有太行八陉,分别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为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也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2、地形复杂

  山西省地形很复杂,山地、平原和丘陵都有,而且是中间低、周边高的地势,尽管和盆地地势的四川不一样,但也有类似的地方。

  美国记者曾这样描述:“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密集火网。”

  3、历史上据山西能胜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想入主中原,最快的捷径就是从山西打进来,进雁门关,占太原,所以山西、太原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隋末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沿汾河,一路南下,攻克潼关,直入长安,拥有并州、关中地形之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出兵江淮,消灭辅公拓,后统一全国。

  五、阎锡山在太原的兵力部署情况

  1、兵力布防情况。

  阎锡山在山西的所辖部队已大部被歼灭,当时的太原驻守的有19军、30军、33军、34军、43军和61军,除了这些兵力还有太原的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以及保安队,加起来也有15万人。

  阎锡山还划分了防御区,又调集了5个军守着太原。太原的位置本身就属于易守难攻,还有数不清的堡垒和暗道,自然就非常的难打了。

  2、防御工事。

  可以说,太原是全国防御工事最坚固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城市。当陈毅去太原察看前线时看到阎锡山的防御工事时,不由赞叹说:“好厉害哟。”

  以太原为中心,东起罕山,西至石千峰,北起黄寨、周家山,南到武宿小店方圆百里的范围内修筑了五千多座碉堡。这些碉堡不但数量多,式样也多。如果要按功能分有主碉、副碉,火力配系有炮碉、机枪碉。外形有方碉、圆碉、梅花碉、子母碉、人字碉等。

  阎锡山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碉堡门外安置了倒锁,一旦开战,士兵将与碉堡共存亡。碉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碉堡和碉堡之间通过地下通道相互连通可以随时支援。碉堡外,装甲车日夜在战壕、铁丝网、城墙、环城铁路上巡逻。

  3、敌军负隅顽抗

  由于太原城是敌军在山西最后的落脚点,太原城内的敌军反抗异常强烈,约十万敌军困守在太原城内,特别是在巷战中,特别的艰难,特别的激烈。

  同时,敌军守城非常坚定,没有一丝投诚的意思,这也导致双方的作战异常激烈。

  六、最后的结果

  太原战役,历经六个多月才结束。我军耗尽心力,伤亡较重,但最终啃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将太原的敌人全部歼灭,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获得山西省的解放。

  阎锡山自知不可能是我军的对手,于是就自己坐飞机弃城逃走。

  这还用问嘛,当然是解放海南岛战役,作为一次兵团级的两栖登陆战役,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却没有一艘真正的军舰,甚至没有一艘正儿八经的的登陆艇 ,完全依靠几百艘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还需面对敌人飞机和军舰的截击,对西方军事学家来说,在如此条件下能够达成战役目标,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别说明的是,其实我军在兵力上也处于劣势,以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直接指挥的渡海部队,只有第40军、第43军约10万人,这也就是四野的部队,否则其它野战军的军级兵力,通常很难达到5万人。而在海南岛上,敌人的总兵力却高达11万人,已经超过了登陆部队的数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岛上的敌军统归“海南特区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济棠指挥,这是个“两广事变”下野后又被重新起用的粤系军阀,当年曾经号称“南天王”,此时手下拥有第二十三兵团(辖第32军和几个新建师)约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团横扫广东后,薛岳和余汉谋所部也先后逃上海南岛。

  薛岳是在淮海战役之后被任命为“广东省主席”的,一直冷落他的微操大师,无非想利用他在粤军里的资历和声望,其基本部队只有第4军5000余人。兵力最多的其实是“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手下仍然有建制比较完整的第62、第63、第64共三个军55000多人。

  在陈诚的干预下,薛岳被任命为“海南防卫总司令”,另外两个成为副司令,下辖一个兵团、五个军18个师的番号共110000余人,同时还配备了一个装甲旅第四总队,拥有我渡海部队不可能装备的坦克和装甲车数十辆。尚不计“海军第二军区”的陆战第2旅第4团,以及空军指挥部下属的一个高炮营。

  海军方面,配合薛岳作战的是第三海防舰队的军舰与炮艇25艘,空军方面,则是归其指挥的空军第1、第3、第10和第20大队,拥有各型作战飞机45架。从数量上说,海南岛上敌人的飞机军舰并不算太多,可问题是,我军在这两方面的数据是零。

  可能这样还不够直观理解战役的困难程度,不妨用太平洋战争的几次登陆战役来比较,硫磺岛战役,为消灭23000名日军,美军出动了500艘军舰和2000架飞机;冲绳战役,为消灭10万余日军,美军则动用了约1200艘舰船和2100多架舰载机,拥有绝对的陆海空优势。

  而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陆海空三个军种的力量上全部处于劣势,更有金门失利血的教训在前,因此从四野司令部到15兵团首长,对这次战役都非常慎重。如果换成美国人,在如此的兵力兵器对比下进行两栖登陆,他们根本就不敢打,会认为那是发疯的举动。

  四野和15兵团在最初阶段,曾经尝试去香港购买登陆艇和发动机,以便给木帆船安装一定的动力装置,但并未成功。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到底应不应该发起登陆作战呢?而越拖下去,岛上敌人的防御力量和守备工事就会越来越增强。

  名将韩先楚力主要打并且早打,作为兵团副司令员,他先后说服了兵团其它首长、华南分局和四野总部,最终也取得了军委的支持。而广东省和雷州半岛的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共征集和修装木帆船2836只,招募船工12400人,民工963000人,粮食750000担,为渡海大军提供了充足的支前保障。

  战役从1950年3月15日正式打响,这一天,我军首批实施偷渡的一个加强营799名指战员誓师出发,随后又进行了三次小规模偷渡,共有两个加强团的兵力陆续登岛,与琼崖纵队胜利会师。4月16日,第40军和第43军主力大举渡海,经过两周时间的激烈战斗,5月1日解放海南岛全境,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参战兵力共计500万以上,伤亡总计350万,伤亡比例高达70%!在长达6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红军和德国纳粹在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寸土地上,反复争夺,拼命厮杀,真可谓寸土必争,寸土不让!苏联人民确实无愧于“战斗民族”称号!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所以当德国纳粹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发动突然袭击的时候,苏联红军在兵力均均力敌、飞机坦克占绝对优势(2:1)的情况下,节节败退,一溃千里,德国纳粹在短短一年时间就攻占苏联大片土地,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剑指莫斯科!

  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的苏联红军,这次退无可退,与其被纳粹德国屠戮,不如战死斯大林格勒!

  1,1942年7月到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

  苏德战争爆发一年来,德国纳粹屡战屡胜,加上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巨大胜利,极大鼓舞了希特勒的野心,将战役目标指向斯大林格勒。

  1942年6月28日,德国博克将军将领导的B集团军群向顿河上游进攻,7月9日德国李斯特将军指挥A集团军群在顿河下游发动攻势,至此,成为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

  如此攻势之下,苏联无奈的丢掉了富饶的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斯大林格勒城因此陷入被德军包围之势。

  7月28日,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7月30日,希特勒决定从A集团军抽调兵力增援B集团军。8月1日霍特奉命,突破了苏军第51集团军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接着又于8月5日突破了苏军第51集团军的防御,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但之后遭遇到苏联红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和反击,只好放弃了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想法,于1942年8月9日转入守势。

  1942年8月19日,保罗斯和霍特重新发起了进攻。22日强渡顿河,占领了卡拉奇;23日,德军已前出到伏尔加河;29日,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占领了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到京古塔车站;同时德军航空队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

  危急关头,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立即调拨第24、第66和近卫第1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

  9月5日,朱可夫将三个精锐集团军投入反击,由于准备仓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9月12日,苏联红军撤至市区,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阵地丧失殆尽。

  9月13日,德军攻城之前,用ju-88式轰炸机用燃烧弹将斯大林格勒炸成废墟,80%的居民区被毁。

  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联红军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赶赴前线的红军战士,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只有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市中心,同样的,在城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

  苏联红军在城中的废墟里首次进行了狙击战,专门狙杀德军军官,其中最有名的狙击手是瓦西里.扎伊采夫,一共击毙224名敌人。

  经过两个月的血腥巷战,直到1942年11月初,德军控制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始终没有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

  据苏联统计,从1942年7月到1942年11月的战斗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近70万人,1000余辆坦克,2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1400架飞机。

  苏联红军损失同样惨重,第62集团军的两个师,损失了75%的兵员。

  2,1942年11月到1943年2月,苏联红军全面反攻。

  随着冬季到来,伏尔加河也已经结冰,后勤物资不能运输前线;希特勒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本意是闪电攻击,占领苏联,没想到被拖到了冬天,大部分德军士兵竟然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形势对苏联红军越来越有利。

  斯大林制定了红军的反攻攻势——“铁锨攻势”,反攻日期定为: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为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1942年11月20日。

  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仅战斗一天,德国仆从国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阵地被苏联红军突破;与此同时,顿河方面军实施了两个辅助突击,收复了部分失地。

  1942年11月20日,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57、64集团军也在南部转入反攻,突破了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利亚第4集团军的防线,此后苏联红军迅速向北直趋卡拉奇。至11月30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及其仆从国军队一共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第6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虽然德军将领多次劝希特勒撤出斯大林格勒,但。希特勒不为所动,多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绝不能投降!

  12月12日,德军曼施泰因元帅怀着沉重的心情,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然而第6集团军的补给越来越少,士兵口粮都不够吃,加上医药品和燃料用尽,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让数千人患上伤寒痢疾,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1943年1月8日,弹尽粮绝的德国第6集团军,放弃抵抗,举手投降。

  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第11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德军第六军共26万人,91,000人被俘,战后仅有5000人活着回到德国。

  在会战期间,苏联铁路职工向斯大林格勒地区运送了30万车皮的军事装备, 整个会战,共消耗弹药9568车皮,消耗炮弹8538车皮,超过攻克柏林战役消耗炮弹量的30%!

  参战方兵力

  纳粹德国:200万人 苏联:300万人

  伤亡情况

  纳粹德国:150万 苏联:200万

  主要指挥官

  纳粹德国:希特勒、保卢斯、曼施坦因

  苏联红军:朱可夫、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

  1,斯大林格勒战役取胜后,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2,斯大林格勒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消灭了德军主力,大大减弱了法西斯的力量。

  3,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不过它的心理意义远比军事意义大,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士气大增。

  4,第2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之一。

  纳粹德国集团军司令官战役后总结: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1/4的兵力,这等于打断了我们在东线的脊梁骨。

  斯大林: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大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罗斯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丘吉尔:1943年春季标志着东线战事的转折点。

  德军军官: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

  德国军官保卢斯:与希特勒的罪行相比,苏联人民在正义战争中作出的牺牲,显得尤为高尚,我在斯大林格勒执行上级的命令,这是蓄意犯罪。

  冰血长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鲜咸镜北道的崇山峻岭中埋伏多时的志愿军9兵团3个军十余万将士,终于等到了他们的猎物:美军陆战第1师和第7师的3万人马,并迅速发动攻势,将敌军截成五段。

  战役打响时,长津湖地区的气温达到零下30-40度,号称50年不遇。

  然而,9兵团却是在很仓促的条件下来到朝鲜的。原来部署在东南对台前线的战士们身着单衣,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发冬装,但因军情紧急,来不及换装就直接奔赴朝鲜。

  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9兵团的官兵们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甚至只能相互抱着取暖。

  更困难的是,志愿军的后勤线受到美国空军的严重威胁,运输效率极低,9兵团27军40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在美军空袭中被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部队只好轻装前进,连土豆和炒面供应都成了问题。

  而美军的补给则根本用不完,在仓皇撤退时,成千上万吨的食物,衣服,燃料,弹药都被美军炸掉,撤退路上的桥梁被志愿军炸断了,甚至连桥基都被炸掉,美军却从日本火速运来了混凝土构件,只用2天时间,就架起了新桥!跟志愿军吃炒面配雪相比,美国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鸡,罐头,热咖啡……

  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陶勇原本的作战目标是全歼美军,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实现这一目标实在太难了,不要说全歼美军两个师,就算歼灭一个师都不可能!因为美国军队的战斗力根本不是“美式装备的军队”能比的!

  美军用大量坦克,重炮组成了钢铁的防御圈,因为迫击炮炮管受冻不能使用,火力不足的志愿军靠轻机枪,手榴弹根本攻不进去,打红了眼的志愿军有人绑着手榴弹钻到敌人坦克下面,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志愿军还一再成功突入美军阵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冻伤严重,不能于当晚解决战斗,天亮后遭到美军凶猛的反击又不得不再次撤出。

  12月1日,志愿军集中5个师又2个团的兵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全部歼灭了美军第7师第31团,其团旗至今存放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团!

  当美军发起第九次进攻时,全排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杨根思平静地命令两名伤员带着重机枪撤离阵地,投完最后一枚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面对包围自己的美军,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8岁。

  骄横的美国大兵从来没有见过战斗意志如此顽强的军队,几次突围失败后,美军第1师,第3师遭到了空前惨重的伤亡,幸存的美军回忆说:经过几十分钟压倒性的轰炸与轰击之后,满以为敌人的阵地已经被摧毁了,但是当我们的步兵向前冲锋夺取敌阵的时候,却遭到密集的机关枪与手榴弹回击,我们真不明白敌人那边是怎么回事!

  到12月6日,美军的战斗意志已经完全崩溃,严寒天气同样造成美军大量冻伤,大批车辆和装备无法使用,为了避免被志愿军全歼,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只能命令部队抛弃所有不需要的装备,不顾一切地夺路狂奔,由于战场空前严寒,志愿军难以赶到原定阻击阵地,志愿军将士只能拖着冻僵的双腿狂追美军,甚至出现了掉队得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追赶着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的奇观。

  12月17日,美军第1师,第3师和第7师的残余部队终于抵达连浦兴南港地区,由海军装船南逃。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结束,此时整个朝鲜东北部地区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作战的美国兵了!

  为了祖国和平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安宁幸福,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你们英灵不远,而今我中华军容之盛,可让你们欣慰!

  中国历史上最难打的战役是哪一场?

  先来给“最难打”下个定义,我觉得“最难打”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时间跨度长一点。不能太短,太短显不出难度。

  其次,过程艰苦惨烈。否则就谈不上难打!

  最后,结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胜利了,对胜利者来说,就不称其为难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难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觉得难。

  想来想去,符合上面三个条件的,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公元前595年“楚庄王伐宋”的那一场战役最难打!这场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首先说说战役发起的背景:晋文公称霸中原以后不久驾崩,晋国后继国君延续了晋国的霸业,楚庄王一鸣惊人后表示不服,厉兵秣马北上中原,揭开了持续上百年的晋楚争霸帷幕。“神仙打架,平民遭殃”!在晋楚反来复去、无休无止的争霸过程中,夹在中间的中小诸侯如郑国、宋国等两头受气,被逼着选边站队,亲楚惹晋怒,亲晋惹楚怒,宛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在楚庄王伐宋战争之前,宋国站队晋国,引起楚国不满,楚庄王就想找理由伐宋。派曾经侮辱过宋国国君仆人的申无畏借道宋国出使齐国。申无畏知道这一去必然小命不保,不愿意去,楚庄王将申无畏改名为申舟,强逼他去,又不给他“通关文牒”。申无畏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出使齐国,到了宋国,因为申舟没有“通关文牒”,宋国觉得楚国欺负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况且申无畏又曾经侮辱过宋国国君,在明知道会得罪楚国引来兵祸的情况下,还是把申无畏杀了。因为宋国认为,楚国欺负宋国给宋国带来的耻辱,比受到楚国攻伐还严重!

  宋国的“针锋相对”,引来的当然是楚庄王大举伐宋,楚庄王蓄谋已久的战争终于爆发。楚国不惜劳师千里,尽起三军,千里迢迢,攻打宋国都城睢阳。而宋国虽然弱小,但也蛮有血性,严阵以待迎战楚军。

  楚庄王崛起后,在邲之战大败晋军,并问鼎中原,成为新的霸主。所以楚国兵骄气盛,上来就对睢阳城展开强攻。并造了与宋城等高的楼车攻城,四面包围并强攻也未攻下。宋国军民在统帅华元的带领下,一边死守一边派大夫乐婴齐出使晋国请求援兵。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本来想出兵救宋的,但是谋臣伯宗认为晋国刚经历过邲之战惨败,救宋未必能胜。况且楚国劳师两千里攻宋,粮草必然不济,不如派人去宋国,就说晋军在路上,让宋国死守,楚国粮草不济,过不了多久就会退兵。晋景公就派大夫解扬出使宋国。

  解扬到了宋国郊外,没想到被楚兵抓获,楚庄王以死亡相威胁,要求解扬对宋国说晋国没有发救兵,以瓦解宋国军民斗志,迫使宋国投降。解扬假装答应,登上楼车后就对睢阳城喊话,说晋军在来的路上,让他们死守。宋国军民精神大振,抵抗更加坚定。

  楚庄王责怪解扬不守信用,要杀解扬。解扬说我对我们的国君守信用,难道你希望楚国的臣民都对你楚庄王不守信用吗?楚庄王无奈,放了解扬。

  楚国继续围城攻坚,死伤惨重但是依然久攻不下。而睢阳城内宋国军民望眼欲穿也没等到晋国援兵到来,而城内粮草已经耗尽。没有吃的,宋国人在华元的激励下竟然互相交换孩子当粮食、捡尸骨煮汤充饥,也坚决不投降。这情景和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何其相似,当时张巡守城粮尽,把自己的小妾杀了当军粮,估计也是受1000多年前的这场睢阳保卫战感染的。史记也记述了这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

  而这个时候,楚军也到了穷途末路,楚国的军粮也只够吃七天了。这时候,楚国围城已经长达个五个月之久(《东周列国志》说是9个月)。楚庄王进退维谷。

  楚庄王见军中粮尽,睢阳又无法攻下,就盟生退意。申叔时劝楚庄王说:宋国之所以宁死不降,是猜测我们粮草不济,不如派军士一边修筑房屋、一边犁田耕种,做出持久围困的架势,宋国说不定害怕就投降了。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建议。宋国国君和华元果然害怕。

  危急关头,华元显示孤胆英雄本色。通过侦察,得知楚国统帅子反夜里的宿营地,就装扮成楚军模样,夜晚偷偷从城上下来,骗过子反的警卫,在子反的营帐里将子反劫持,告诉子反睢阳城内已经到了“易子而食、拾骨为爨”的地步,希望楚国退兵,宋国愿意与楚国缔结和平条约,否则的话,两国统帅就同归于尽。子反被华元的真诚感动,答应去劝楚庄王退兵,并坦诚告诉华元,楚军粮草只够七天,粮尽必然退兵,筑室耕田只是吓唬宋国而已。

  华元回睢阳后,子反面见楚庄王,告之以睢阳城内惨状,楚庄王大喜,说抓紧攻城,一定要攻下睢阳,宋国撑不住了。子反说,我已告诉华元楚军粮草不足了,也撑不了几天了……楚庄王责怪子反为什么说实话?子反说:区区弱宋,尚且能坦诚相待,我堂堂大楚,难道还不如弱宋?楚庄王觉得有理,于是解围退兵30里,宋楚签订和平条约。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楚庄王伐宋无功而返,两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和平相处。但这事后来催生了春秋史上另一件重要事件——弭兵会盟。在宋国执政华元、向戌的牵头下,分别于公元前579、546年约晋楚两国在宋国举行了会盟,决定晋楚两国不再争夺霸权了,霸权晋楚两家共享,除了齐国、秦国以外,宋、郑、许、卫、曹、蔡等中小国家共同向晋楚两国纳贡。

  弭兵会盟之后,中原各中小诸侯获得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和平,弱小的宋国在春秋外交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春秋历史进入了重要转折点——因为弭兵会盟后,春秋诸侯间的兼并停止了,而诸侯国内大夫之间的兼并加剧,更加惨烈的战国时代即将来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毫无疑问,一定是上甘岭战役。这是历史上非常惨烈的一场战役,双方死伤非常严重。

  简单来讲,上甘岭战役的打响,源自于美军,想要攻打我军防守的一个小山头儿,这个小山头就叫上甘岭。但是,由于上甘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军和美军展开了你争我夺的一场空前大战。

  据统计为了这个小小的山头儿我军出动了九个步兵团,共计4.3万人。而联合国军出动了大约有四万人。双方在这个仅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反复争夺59次,历时43天。双方伤亡惨重。

  最开始,双方都没有感觉到上甘岭的战役会打成这么激烈。当时美军以为有200人的伤亡就会拿下上甘岭山头儿,随着我军不断地增加兵力战斗越来越激烈,在仅仅3.7平方公里的地方,最后双方投入了近十万人在战斗,战死四万多人。

  这场战役,我国也出现了好多的战斗英雄,向黄继光,就是在上甘岭战役牺牲的。上甘岭战役第一次出现电影的时候,请我们王近山将军去看电影因为这场战役就是王近山将军的部队,最后,王近山在电影院哇哇大哭,她说她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可见,战役有多么惨烈。

  最后也向我国英雄致敬!

  

志愿军总部险被摧毁,彭德怀老总险被“俘虏”,180师7000人牺牲,5000人被俘;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打得最艰难的一场战役。

  前四次战役效果辉煌,拥有先进武器,机械化装备,充足后勤补给的美军被我军打的落花流水。诚然,麦克阿瑟的轻敌,美军不敢近战,夜战有一定的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彭德怀战术应用得当,志愿军不怕困难,能够实施大规模机动,穿插,集中优势力量歼敌才是主要原因。美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强大!此刻,志愿军上下士气高涨,群情激昂,誓有一举将敌人歼灭的气势。

  歼灭他们几个师,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这是、彭德怀、金日成两国领导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最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相比于中朝两军的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此刻的麦克阿瑟却如坐针毡,他被撤职了,他被杜鲁门以极其羞辱的方式解除了职务。此刻,他正和李奇微在菲律宾做着交接事宜。

  而作为联合国军前线总指挥的范弗里特正准备大施拳脚,给志愿军好看呢!打败志愿军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升职的机会了。

  美国名将马歇尔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美军阵中一大半的都是由他提拔上来的。他出行的时候习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他认为比较有能力的军官。除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出现在这个小本子上。然而倒霉的范弗里特就是这个意外。有一个爱酗酒,违反军纪的家伙和他同名。马歇尔把他当做了那个人。这对于一个以从严治军,严格要求部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忌讳。因此,范弗里特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混得一个团长!!!

  好在诺曼底登陆时他指挥得当,作战勇猛,又得到同班同学布莱德等人的大力推荐,这才引起了马歇尔的重视。然而此时,范弗里特的军衔已经比别人低了一大截,在他的同班同学里,那个整日吊儿郎当,与橄榄球为伴的艾森豪威尔马上就要从杜鲁门手中接过美国总统的大印了,再不济的都是五星上将,参联会主席了。连小他两届的学弟李奇微现在都是他的顶头上司了。

  范弗里特心里明白,错过朝鲜战场他就很难有升迁的机会了,他敏锐的察觉到中国军队要发动攻击,他坚信自己能歼灭他们。

  志愿军想要一劳永逸给联合国军沉重的打击,范弗里特心里发狠要给中国军队颜色,第五次战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作战最勇猛的当属宋时轮的第九兵团,他们是最早一支被拉上前线的部队,就打了长津湖一场战役就被命令休整了。看着兄弟们个个建功立业,上阵杀敌,宋时轮急呀,九兵团的战士们急呀!此刻,终于等到了机会。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一天的时间就将战线向南推进了30公里,歼灭了南朝鲜一个师和二十四师一部分兵力。

  中路推进的王近山兵团也毫不示弱,他们一股脑冲进了敌人的纵深,使东西两线的美军彻底断了联系。

  其他各部攻击顺利,六十三军一个叫刘光子的战士,一个人冲进敌方阵地俘虏了六十三名英军,这个令英军上下都引以为傲的“皇家营”这一刻脸都没了。

  从4月22日战斗开始到4月29日战斗结束,这七天时间里志愿军战士势如破竹,一举将战线向南推进了60公里,兵团更是打到了汉城北郊。

  志司里捷报频传,彭德怀喜悦之情不以言表,整个战役的第一阶段,志愿军就歼灭了美军23000人,但是距离成建制的歼灭敌人几个师的目标差远了。“敌人怎么突然变聪明了”,彭德怀自言自语着。

  范弗里特确实没让志愿军占到便宜,他依照李奇微留下的“良策”,利用美军机械化的优势,每晚就向后撤退20公里,而恰巧这就是我军一晚上的追击距离。白天敌人有空中优势,火力优势这仗打得艰难。

  不仅如此,学精了的范弗里特在撤退的途中建立了火力和兵力的密切纵深防御,志愿军想打近战又贴不上去,想打夜战晚上又追不上敌人,一时间打成了僵持战。这是彭德怀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志愿军后勤补给最多能维持7天。打僵持对我们太不利了。

  怕什么,来什么。不堪重负的补给线终于断了,战士们连一顿像样的稀饭都吃不上,有不少战士因为饿肚子啃树皮被活活毒死,然而美军却利用机械化优势,数个小时就完成了补给。想要短时间内结束战役是不可能了,彭德怀只好下令部队休整。

  殊不知,一场更大的危险正在等着志愿军。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在研究志愿军的战场报告时“惊喜”的发现,每次我军主动穿插出击的时候只打5到7天,这就充分的说明我们的后勤补给只能维持7天左右。如果美军趁着我们后勤补给断裂,弹药尽无时杀一个回马枪,会达到什么样的后果呢?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范弗里特两眼放光。

  5月22当志愿军班师回朝时,范弗里特的反攻开始了!!!

  骑一师七团突击队,美二十五师“德尔温装甲支队”,美十军“纽曼尖兵”特种部队等重装部队,利用机械化优势迅速插向了志愿军后方。

  凯旋途中的志愿军面对这突如而来的情况惊呆了,美军的一个小分队仅用了 3个小时的时间就向志愿军重要纵深地段穿插了20公里,向刚刚打了胜仗的九兵团腹部狠狠插了一刀!二十军,十二军,十五军,六十军的侧翼均暴露在敌人的身后。

  彭德怀的部署瞬间被打乱,一时间竟不能组成一条完整的防线!好在宋时轮、王近山、等部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在短暂的震惊之后便立刻组织部队突围,各部均与大部队汇合。唯独六十军的180师始终联系不上。

  180师和其他身经百战的队伍不同,他的成立时间短,没有经历艰难困境,自1947年成立以来一路顺风顺水,指战员更缺乏大战指挥经验。队伍在入朝以前又编入了大量俘虏人员。

  这些重重不利因素堆积在一起时,180师的失利就不难解释了,在补给断裂,队伍被包围时不懂得杀掉数百匹骡马用于充饥,不懂得主动和总部联系寻求帮助,而是擅自毁掉电台,分散突围,听天由命。

  180师12000名士兵,有7000名伤亡,5000名被俘虏,这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大的一次失利。

  好在此刻8个军的正面阻击截然有序,局面终于稳住了。可是美军一反常态,疯狂的进攻实在让人警觉,他的目的是什么,彭德怀眉头紧锁的思考着,铁原,李奇微的目标是铁原,铁原是我军的大后方,我们的弹药,粮食等补给都存放在这里,铁原一旦失守,我们先前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然而此时,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派去铁原了,彭德怀要带着警卫团亲自去,可是一个团的兵力,面对美军4个王牌师无异于杯水车薪!就在此时,传来电报,63军距离铁原5公里,命令他们死守铁原,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死守铁原十五天。

  没枪、没弹药、没粮食、没补给这十五天怎么能守得住呢,可是六十三军的将士们在宽达25公里的铁原硬是阻击了美军4个王牌师,十多个联合国军数十天的进攻。1600门火炮,400辆坦克,无数轰炸机的轰炸,硬是没撕开六十三军的防线。

  傅崇碧和六十三军的将士们光荣的完成了彭老总交给的任务,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志愿军的大仓库,这为主力部队休整,反击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六十三军接到后撤的命令时,许多战士只剩下一条裤衩和一支弹仓空空如也的步枪,彭德怀亲自去迎接他们,哽咽的说道:你们是祖国的骄傲,这是我见过最英勇的战士,最盛大的军威,战士们抱头痛哭,因为许多战友都没了。

  六十三军在铁原激战时,十五军在朴大峰也打的火热。一个名叫柴云振的班长,带领全班分三路反击,仅7分钟的时间就击溃了美军一个营,夺回了失守的三个阵地,还抢占美军的一个阵地。

  在攻上第三个阵地时就只剩下柴云振一个人了。他用美军留下的武器,击毙,打伤了美军200多人,这位中国战士竟然一个人拿下了美军的阵地。所有的美国大兵都被这个中国战士吓破了胆。哭喊着逃命去了,只有一个黑人来不及逃跑,冲上前头的柴云振立马和他扭打在一起,打斗中黑人咬掉了柴云振一根手指头,柴云振扣掉了黑人一只眼珠并摸起地上的石头猛砸他的脑袋。吓丢魂的黑人捂着眼珠向山下跑去。只剩下一口气的柴云振一直坚守到战友孙洪发到来才应声倒地。

  6月10日,美军在不断的攻击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李奇微认为“敌人再次以空间赢得了时间”,而且我军的补给也都到位,他和范弗里特都担心志愿军会发起大规模反击,随即下令对于撤出战斗。

  就这样,尸山血海,轰轰烈烈的第五次战役结束。

  此役,中朝军队一共损失8.5万人(志愿军约7.8万),毙敌8.2万人,是志愿军入朝以损失最多的一场战役,但通过此战我们彻底将战线稳固在就三八线附近,定下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基本态势,为日后我方同美方谈判提供了有利条件。

  历史上打得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一场?岛主认为,就二战历史上看,苏德战争中列宁格勒保卫战打得最艰难,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牵制双方兵力,都没有其它战役能与其抗衡。

  一方面,列宁格勒保卫战时间跨度最长,长达900天之久。

  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三路闪击苏联以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列宁格勒,到9月9日,因希特勒要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将进攻变成围困,没想到这场围困战役一打就是872天,到1944年1月27日才结束,号称900天围困之战,作战时间之长史上罕见。

  说列宁格勒保卫战难打,在于这场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和损失巨大。由于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将占领列宁格勒作为德军进攻苏联的首要任务,并把它作为打击苏军士气的重要战役,所以,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在政治和经济外交各方面都有非常重要意义。

  在这900天的围困战斗中,德军使用了各种手段,将列宁格勒战役打成了人类近代历史上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伤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有350多万士兵在战斗中伤亡和失踪,城内有150多万人死于饥饿和德军的空袭。城内城外遗留的沙皇古建筑和宫殿悉数被毁坏,大部分历史名胜古迹毁于战火。工厂、学校、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被德军的空袭和远程炮火摧毁殆尽,在1942年1到2月份期间,城内平均每天有7000到10000名居民死亡。

  可以说,苏军和列宁格勒城居民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要不是朱可夫在1941年冬季开辟了拉多加湖水上通道,挽救了140多万市民从城内撤离,这场战役的损失还要扩大。在战争期间,城内有一处墓地就掩埋了高达50万的苏军士兵和平民,足见其战况的惨烈程度。

  另一方面,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中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有人会问,苏德战争打得最困难和伤亡最大的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吗?其实,相比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反而容易得多,因为列宁格勒战役打的是耐力和韧性,比起斯大林格勒面对面的作战还要困难得多。

  说列宁格勒保卫战最难打,先看德军的困难就知道了。作为闪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实际上就打了列宁格勒一场战役,1944年战役结束后,这个集团军群也被改组成库尔兰集团,直到战争结束,仍然有20万人被苏军围歼。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战役方向只打一场仗,足见战役对德军的牵制作用有多大,况且,列宁格勒战役不仅迫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不能南下,还阻止了整个芬兰军队没有增援莫斯科战役,把芬军挡在了列宁格勒城下,对中线战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说列宁格勒战役最难打,还在于德军的闪击战在这里失去了威力。人们都知道德军的闪击战是在莫斯科战役中遭遇滑铁卢,实际上,德军在北线进攻途中就遇到了原始森林和沼泽地不可逾越的困难,曼施坦因的第56装甲军就是在北线遭遇到这一境况而在森林里转了半个月出不来。即使德军围困了列宁格勒城,德军仍然付出了50多万的兵力损失,等于是北线兵力的一半,却没有拿下列宁格勒。

  说列宁格勒战役最难打,还在于苏联军民保卫十月革命胜利果实的信心和决心。既然是战争就难免会有伤亡,但列宁格勒战役的伤亡却不一样,因为多数苏联军民是被饥饿和寒冷折磨死的,这与面对面与德军作战要痛苦得多。

  列宁格勒保卫战到底有多困难?据史料记载,苏联军民每天仅有150克粮食,而且还是用烧焦面粉、可食用纤维、锯末乃至可食用化工粉末掺合在一起的面包。这场战役的损失有多大?有人计算过,其经济破坏力和人员伤亡超过了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广岛、长崎两颗爆炸的总和。

  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唯有列宁格勒战役使苏联出现如此困难的境地,战役头两年,当地的雀鸟、老鼠及宠物全部被生还者吃光,甚至出现了同类相食的情况,列宁格勒警察不得不专门组建一支特别师团以阻止此类现象发生,可见列宁格勒战役打得多么艰难和辛苦。

  

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一场?

  

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一场?

  

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一场?

  

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一场?